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从科学与技术发展角度,探讨了目前塑料的回收及循环利用、生物基塑料、生物降解塑料等相关技术发展现状、技术壁垒、政策导向、发展前景,谋划未来塑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方向。
塑料制品行业生产工序复杂,从原材料处理到成品产出的各个环节都伴随着碳排放。CQC循环经济认证针对这一特点,在生产工序的碳减排上制定了细致且具有操作性的规范。
在原材料预处理阶段,认证要求企业优先采用再生塑料、回收塑料等循环利用材料。这不仅减少了对原生塑料的依赖,降低了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还对这些再生材料的处理工艺提出了低碳要求。例如,在塑料破碎、清洗环节,鼓励企业采用节能型设备,优化清洗流程,减少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该环节的碳足迹。
CQC循环经济认证作为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对于塑料制品行业而言,不仅是对产品质量和环保性能的认可,更在生产工序的碳减排方面提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要求,为行业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
成型加工环节同样受到严格关注。无论是注塑、吹塑还是其他成型方式,认证都强调工艺参数的优化。通过精准调控压力、速度、时间等参数,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成型周期,减少设备运行时间,进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此外,对于成型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和废品,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回收再利用体系,避免资源浪费,减少因废弃物处理带来的碳排放。
冷却环节的碳减排也不容忽视。CQC循环经济认证鼓励企业采用新型冷却技术,如风冷与水冷结合的方式,并优化冷却系统的运行,提高冷却效率,减少冷却水的循环能耗。同时,对冷却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用于车间供暖或其他生产环节,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对于塑料制品行业来说,满足CQC循环经济认证中生产工序碳减排的要求,并非只是一项额外的负担,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契机。通过践行这些要求,企业能够显著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不仅符合国家“双碳”目标的发展战略,还能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