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也就是白色污染,是对废塑料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
EN15343是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制定的一项关于再生塑料的标准,用于塑料回收的可追溯性管理、合格性评定及再生材料含量的准确评估。覆盖对象包括所有进入欧洲的包装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塑料包材、再生塑料材料和含有再生塑料材料的产品。
认证范围
塑料包材:包括PET瓶、PE或PP容器、PS泡沫盒、塑料薄膜等。
再生塑料材料:如瓶级PET、HDPE再生料等,标准对这些回收塑料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性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
含有再生塑料材料的产品:使用符合EN15343的再生塑料产出的再生产品。
EN15343标准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发布,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一套系统且具备可追溯性的评估体系,以此保障回收再循环塑料的质量与来源。该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关键模块:
全链条可追溯体系:要求企业打造从原料采购、加工、回收直至再制造的数字化追溯系统,并且要符合欧盟《产品环境足迹指南》(PEF)的数据披露规范。举例来说,某食品级PET包装企业借助区块链追溯系统,成功实现每批次原料回收率≥95%的可视化验证,让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都清晰透明,便于监管与优化。
回收工艺标准化认证:对物理回收(机械处理)、化学回收(解聚技术)等不同回收工艺的污染物控制阈值作出明确规定。例如,在重金属残留量方面,要求Pb/Cd/Hg<5ppm;对于非预期聚合物混入率,限制在<0.5%。通过这些严格标准,确保回收过程不会引入过多污染物,保证再生塑料的质量。
环境绩效量化评估: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来核算碳足迹,明确要求再生塑料相较于原生材料,碳减排量要≥30%,同时还需符合欧盟生态标签(Ecolabel)的能效基准要求。这一量化评估方式为企业的碳减排成果提供了直观且科学的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