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作为资源消耗与碳排放重点领域,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GRS(全球回收标准)作为纺织供应链中衡量回收材料使用与环境影响的核心认证体系,其TC(交易证书)作为供应链物料追溯的关键凭证,对纺织纱线原材料的碳减排提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要求。
(一)量化指标:明确碳足迹核算与减排目标
GRSTC证书申请中,碳减排并非抽象概念,而是需通过科学核算得出的量化指标。首先,企业需按照ISO14064或PAS2050等国际通用标准,完成纺织纱线原材料从“摇篮到大门”(Cradle-to-Gate)的碳足迹核算,涵盖原材料提取(如回收PET瓶破碎、再生纤维熔融)、生产加工(纺纱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辅助材料(染料、助剂)使用等全环节的碳排放数据。
根据最新GRS4.0标准要求,若纱线原材料含回收成分,需额外核算“回收环节碳减排量”——即与使用原生材料相比,回收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的碳排放量,该数据需由第三方检测机构验证并出具报告。此外,部分国际品牌客户会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严格的减排目标,例如要求纱线产品单位产量碳排放量较行业基准值降低10%-20%,方可申请TC证书。
(二)过程管控:从供应链到生产端的减碳措施
GRSTC证书不仅关注最终碳减排结果,更强调全流程的减碳管理。在供应链环节,企业需优先选择具有碳足迹认证的原材料供应商,例如采购经过低碳认证的再生PET切片,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碳排放数据证明,形成“低碳原材料溯源链”;若涉及跨国采购,还需优化物流方案,
在生产环节,企业需实施具体的减碳措施: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例如将纺纱车间的传统电机替换为节能电机,引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满足部分生产用电,减少化石能源依赖;另一方面,通过工艺优化减少碳排放,
随着全球低碳转型进程的加速,GRSTC证书对纺织纱线原材料的碳减排要求将愈发严格,这不仅是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考验,更是推动纺织产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