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纺织服装业不仅承载了人类对时尚的追求,也承载了更多的碳足迹。根据行业能源消费数据计算,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排放量大约在2.3亿吨左右。从排放来源看,上游的材料制造与加工端是主要来源,因此纺织服装产业的降碳难点就在于供应链协同降碳。
在全球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纺织行业也在不断探索环保转型之路。对于纺织纱线企业而言,申请全球回收标准(GRS)认证,不仅是对可持续碳减排目标的有力响应,还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形象。
企业在选择回收原料供应商时,要进行全面且严格的资质审查。不仅要核实供应商的经营资质合法性,确保其具备合法合规的经营资格,还要深入评估其环保信誉,查看其过往在环保方面的表现与举措,确保其提供的原料符合GRS认证标准。只有与具备良好信誉与合规经营能力的供应商合作,才能从源头上保障产品的质量与合规性。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原料质量检验制度至关重要。企业应对采购的回收纱线原料进行严格的抽样检验,运用专业的检测设备与方法,仔细检查原料质量,确保原料中无杂质、异物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存在。同时,要认真核对原料的包装与标识,查看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标识是否清晰准确,是否符合GRS认证的相关规定,避免因包装标识问题影响认证进程。
生产车间的环境条件对纱线质量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企业应保持车间整洁干净,定期进行清洁打扫,确保地面无灰尘、杂物;保持通风良好,安装合适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顺畅;控制车间湿度在适宜范围内,避免因湿度过高或过低影响纱线的性能。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灰尘、油污等污染源对纱线原料与产品造成污染,如在车间入口设置防尘、防油污设施,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防止设备漏油等情况发生。此外,合理规划生产布局,将GRS纱线生产区域独立划分出来,设置明显的区域标识,减少与其他产品生产区域的相互干扰,为GRS纱线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建立完善的生产记录制度是实现产品可追溯性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对GRS纱线生产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原料批次、数量、生产日期、工艺参数、设备运行状况、质量检验结果等信息。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这些生产记录进行数字化存储与管理,便于快速查询与统计分析。同时,按照GRS认证要求,妥善保存原料采购记录、生产记录、质量检验记录、环境监测记录、化学品使用记录等相关文件,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以满足认证机构的审核与追溯需求。在记录过程中,要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得随意篡改或伪造记录信息。